
近年来,日照市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,突出“源头减量”、“过程控制”、“末端利用”三个重点环节,实现畜禽粪污减量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,全市畜牧业呈现生态养殖、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,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案例。市畜牧中心遴选出10项具有较好示范性和带动性,并具有较高推荐价值的先进典型案例,包含粪污利用技术5项、种养结合模式4项及长效监管机制1项,以供畜牧行业工作者、养殖场经营管理者及技术人员学习、借鉴和参考。
岚山区鑫明朔养猪场投产于2018年9月,占地15亩,固定投资180万元,养猪场坚持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并行,先后投资15万元建设700立方异位发酵床,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发酵,最终达到降解、消化、除异味、零排放的目的;完全满足设计年出栏2000头生猪粪污处理。
发酵床700平方米,总投资 15万元,建设成本214元每立方。其中基建4.6万元,床体4.9万元,设备 4.6万元,按照年出栏2000头、发酵床使用3年计算;每头猪的粪污处理成本25元。
2021年岚山区鑫明朔养猪场承担岚山区异位发酵床示范基地建设,采取自动翻耙发酵,共建设异位发酵床686平方米。示范推广畜禽养殖源头减排关键技术,带动全区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。
增加养殖量,提高养殖效益;机械自动翻耙,操作方便;投资少、零排放。适合场(户)、散养户推广使用;垫料生产有机肥增加效益。
异位发酵床技术要点
该技术适用所有畜禽粪便,日常使用期间零排放,发酵垫料原料一般可连续使用3年,腐熟后的固态粪污混合物可就地加工成有机肥使用或对外销售。
异位发酵床零排放系统是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基础上,结合我区畜禽养殖业现状和实际情况,推行的一项适应规模养猪场和散养户的粪便处理技术。具有占地面积小、投资较少、运行成本低和无臭味零排放等优点。
核心设备及关键参数
(一)预处理系统
1、粪污集污池:一般设计储存7-10天粪污的产生量。用于贮存污水,池面往上做1m护栏,配套遮雨设施。2、粪污搅拌机:根据养猪场规模,养殖量较大养猪场可配套使用。3、泥浆泵:规模较大养猪场配套泥浆泵,规模较小的场户可使用污水泵。
(二)圈外发酵床建设及使用
1、微生物异位发酵池容量。在粪污处理区内,按每立方米发酵床垫料每日可发酵处理粪污30kg(每头猪0.3-0.5平方米);
2、发酵垫料原料。选用稻壳、锯末、玉米秸秆粉、花生壳粉等。稻壳、锯末重量比为4:6。按发酵垫料容积首次添加量为1kg/5m3;
3、粪污喷洒。发酵原料装填高度80cm以上粪污与发酵垫料混合后水分含量以45-50%为宜;
4、翻抛及其频率。粪污喷淋到垫料后,需等粪污完全渗入垫料(约3-4小时)后,方可开动翻抛机进行翻抛;要求1-2天翻抛1次。翻耙机最好用动力较大的一次翻耙深度达到40-50公分;
5、发酵温度及其周期。每次喷淋粪污后,经24小时发酵后,温度应上升至45℃左右,48小时后应升至60℃以上,在此温度下保持24小时后,再行下一次粪污喷淋。发酵周期约为3天;
6.及时补充发酵垫料。当发酵池内发酵垫料的高度沉降15-20cm时,应及时补充发酵垫料;
7.发酵后垫料利用。发酵垫料原料一般可连续使用3年;腐熟后的固态粪污混合物可就地加工成有机肥或对外销售。
(三)适用范围
异位发酵床处理粪污技术适用于传统方式养猪,无需改造或拆建猪场,按照0.3-0.5平方米每头猪建设发酵床,锯末、稻壳、庄稼秸秆等按照比例添加菌种搅拌均匀即可,垫料厚度80厘米,配套污水泵、翻耙机即可处理,在垫料维护好的情况下3年更换一次。
(四)注意事项
1、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粪污产生量。全场实行雨污分流;采用全漏缝免冲洗清粪工艺;
2、严格控制粪污喷洒量。发酵垫料每日粪污喷淋量不得超过30kg/m3 ,确保污水不渗出。
总结:以上信息由山德机械转载转载于网络,该公众号会持续更新有关有机肥制作工艺、有机肥应用、有机肥发展趋势等文章,欢迎来电与我们探讨有机肥行业相关事项,或直接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。
咨询热线:13017688071